2016-03-03
在微信平台上,随着连拉带扯地推荐、转告,初中的那个微信群竟然召集全了当时所有的同学,大家在群里你一言我一语聊得不亦乐乎,我知道接下来的事情便要顺理成章了,那便是由网络神秘到现实相见的套路,线下相见,也就是“聚会”。
自打1997年毕业后各奔东西,到今年大家撺掇的聚会,总觉得这前后不靠的分离时间缺少些象征性的意义,你说是“纪念毕业十年”?这早就过了,“纪念毕业二十年”?掐指算算确实还不到。为啥十年时未聚首?究其原因怕也是未能继续学业者混得还恓惶,内心不愿意在我等大学生面前显示自己的弱势,我等大学生怕是在大学里养尊处优,多少有些不屑于与其聚会,况且高中同学“毕业周年”、“相逢三年”、“缘聚五年”为主题的聚会排满了每个假期,内心早已“喜新厌旧”,慢慢地忘记了初中那帮相处三年的同学。
如今真要聚会了,大家在微信群中聊得火热,彼此搜寻那堪为“特青葱的岁月”中彼此的印象,我更是在老家费了好大劲搜罗出那张毕业时拍摄的照片,已是十几年不曾细看过这张照片,如今再看自己,自是感慨颇多,真是流年似水,物是人非,十五六的我的面庞竟如隔世般惊幻,更为惭愧的是,当对照着那张看起来破旧的照片挨个回忆时,很多人的名字竟都难以记起。
如今真要聚会了,岁月流转下的我们,早已步入而立之年,朝着不惑之龄大踏步挺进。至于我等大学生们已毕业十年,历经社会斧凿刀劈,早已没了棱角,失了锐气,随着年龄增长,反倒内心坦然,褪去浮华。当年未能继续学业者,竟也十几、二十几年栉风沐雨,饱经历练,也是在各自的领域小有成就,总之,是这种源于年龄增长才有的坦然心胸,是纷杂社会历练的豁达性情弥补了十年前的或因年少轻狂,或因妄自菲薄断送了的本应存在的一次聚会。为了这迟到了接近十年的聚会,我们竟然用了十年时间才读懂悟透人世间除了虚化地位、金钱外最至诚至真的东西是什么。
总之,我们要聚会了,没有赶上某些时间节点,也未碰上什么大节小庆,像只是为慢慢苍老的内心寻找些什么,为置身这浮躁繁华的世界搜寻些什么,更多是为曾经失去的弥补些什么。其实更该感谢“微信”,这种新近衍生出来的高科技让人身在天涯,却心若比邻,不曾谋面,早已相识相知。
将近二十年了,这是一段对于人生来说足以堪称漫长的历史。聚会时间临近,同学们天南海北为这十九年才有的一聚放下手中的工作,推掉一切应酬、合同,所有的心怕都早已聚拢到一个地方,那便是曾经的母校,风尘仆仆、星夜兼程。
要聚会了,我内心莫名地紧张,最后竟变得手足无措起来。每天,我都会盯着那张老旧的照片发呆,我难以想象的是当时一个个土里土气的孩子如今变成了怎样模样。越是这样,仿佛那段刻骨铭心的初中岁月越慢慢地在脑海中清晰起来。从1994年到1997年,三年的初中生活如百味酒,五味杂陈。
那该是怎样的一段岁月,怕是如今的孩子难以想象。在那个多子女,生活并不富裕的时代,生于八十年代初期的我们经历了算是自己人生最为艰难的时光。
当一个个儿时的伙伴陆续辍学“织地毯”时,家里也购置了这极为简易的编织地毯的器械,两个姐姐陆续辍学也开始了这种营生,我知道母亲也曾经打过我的主意,家里的贫困是显而易见的,但也许是因为我打小学习出色,让我对学习始终没有姐姐们的那种“恐惧”,母亲没有忍心硬逼我辍学,我能读懂母亲脸上的“不情愿”,更是带着那么多“顾虑”踏入了这所乡镇中学。在那里寄宿的三年,和我的那帮同学一样,我经历了人生最为艰难的时刻,我至今难忘那发馊的馒头入口时的味道,记得那一杯浑浊水的苦涩难咽,难忘宿舍的潮湿阴冷和闷热难当,记得那时候灰头土脸,蓬头垢面的十五六岁的迷茫。这迷茫或是源于学习生活的苦涩,更大的是源自于对未来的近乎绝望,每年那所乡镇中学初一入学时三百多人,最终能坚持到中考的不足二百人,能考入当时无比辉煌的二中的,竟不足二十人。这是个足以令很多人绝望的数字,更是个足以击碎很多学生意志的数字,而我的坚持让我和班里其他意志坚强者一样完整地体会了初中满满三年的清苦,但大多同学最终拿到的只是一张薄薄的毕业证书。
我们终于要聚会了,同学们知道我在古贝春公司工作,就把宴会上置办酒的任务交给了我,我选择了“百年老窖”,不只为其卓越的品质,良好的口碑。我更相信这酒的沉静,“百年”莫不就为“圆满”,砥砺岁月,不娇媚,不争宠,不浮躁,不媚俗,静安一隅,看淡岁月,涤荡情怀,涤尽铅华,保留纯净,虽饱经沧桑,却历久弥香。我多希望这聚会是纯真的,不是浮躁的、媚俗的,是终身难忘的,而不是一场俗媚的闹剧。
聚会集合地点是在曾经的初中校园,我早早地去了,却也迷失了。近二十年了,我竟再也没有回到过这里,或是曾有的艰难困苦让我不想提及这里。眼前翻修一新的学校早已没有以前的模样,曾有的残破教室竟这般轻易地被掩埋在地下,站立在其上面的是如今各个学校千篇一律的布局建筑。
门岗上的一个年轻保安拦下了我。
听了我的解释,我竟看到了他那挂在嘴角稍纵即逝的一丝“嘲讽”。
“聚会?都快老头、老太太了,还矫情这个?”
我试图读懂这年轻人的内心,却隐隐发现曾经自己的浮华、自大和不谙世事的老气横秋。
曾经那个意气风发、风流倜傥的班主任在课堂上针砭时弊,大肆宣讲,把那时的教育体制骂得体无完肤,我们听得那般解气,那般慷慨激昂。
如今,班主任早已是这学校的大领导,没了锐气却有了成长。想必是他早跟门岗打了招呼,保安没有追问什么,放我进了学校。
我坐在提前安排的一间教室里,仿佛曾有的三年时光那般轻易就钻进了我的身体里,我木然地盯着眼前的黑板,一幕幕往事越来越清晰。
同学们陆续地到了,见面后先是一脸的茫然,自我介绍后便是忘情的握手拥抱,人哪,不会珍惜现时拥有的,却万般留恋已然失去的,幸亏这聚会还能把曾经逝去的多少拉回到现时,让我们弥补那分离时煽情的泪水和一个大大的拥抱。同学们在教室里肆无忌惮地说笑着,再不会顾忌老师会突然闯进来揪住我们的耳朵,我们女同学“放肆”地追问班主任是否曾经追求过貌美如花的英语老师,男同学更是挨个抱了下那曾经视为“情人偶像”如今已然老去的英语老师,真不知道男孩子们现时的老婆与曾经的英语老师有几分相像?总之,我们都老了,曾经的满头浓密的头发变得日渐稀疏,曾经的体态轻盈如今变得臃肿不堪,曾经的不施粉黛却质朴俊美变成了如今的再浓妆艳抹也终难掩岁月刮割的褶皱。
当浓香馥郁的古贝春酒氤氲地塞满每个人的鼻翼,午餐便在这觥筹交错中拨动了每个人内心柔弱的神经。终究是短暂相聚摆脱不了依依不舍时刻的来临,正所谓相见时难别亦难,我们无比悲凉,这帮中年人再没有了孩子们聚会时对明日再相逢的洒脱。当年近七旬大病初愈的数学老师被大家颤巍巍地扶出酒店时,他瓮动的嘴角想说些什么,最后却只能用颤抖的挥手表示了,英语老师拉着我们的手一遍遍地絮叨叮嘱,我呆呆地看着她鬓角掩藏不住的白发,默默地流泪了。早已外地安家远离故土的同学大都喝得酩酊大醉,死死抓住老师的手大颗大颗地流泪,谁都知道再一个十年抑或是二十年后的聚会之约怕再难复今日的圆满了。
总觉得自己喝醉了,躺在家里的床上沉沉地睡着,其实耳边的微信铃声一直叮当地响着,那微信平台上,有同学们歇斯底里的哭声,也有无比留恋和沉重反思,仿佛也有身在外地的同学重新踏上离乡道路的脚步声响,仿佛更有一声声的叮咛和祝福……
在梦里,我又回到了曾经的教室,还是那年轻貌美的英语老师在给我们上课,那漂亮的连衣裙晃得我眼睛直花,她姿态轻盈,像斑斓多彩的蝴蝶,翩然若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