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贝春集团

君若雪山一枝梅

2016-06-03

她个子不高,又黑又瘦,只有眼睛漆黑发亮。她是土家族,来自重庆直辖市酉阳县龙堂镇,早年隶属四川省,是一名地道的川妹子2013年秋刚来的时候,一口流利的川话,能让你遐想、纠结半天。别看外表普通,她可是一个有故事的人。

都说四川人能吃苦,在她身上我看见真的了。记得去年夏天我们班赶任务,需要去库房码酒跺。班长安排她和一个小伙子前往。一排酒110件,每天下来大约码四十排左右,按要求,跺都有两米多高。身材娇小的她,几乎一天都在爬上爬下、哈腰抬头。三伏天气闷热难耐,她汗水湿透了衣背,嗓子渴得直冒烟,她擦擦汗,喘口气,喝口水继续干。这样一直坚持了很多天,连小伙子赵满新都佩服得竖大拇指。有时她领包装,一天要装二至三万个瓶子,那一袋瓶子三四十斤,被她瘦弱的身躯抱着,不禁令我想起“蚂蚁扛大米”的情景来。回车间喝水的时候,我问她累不累,她总随口一说:累死了,累死了。第二天又满面春风,生机勃勃。平时她在“验酒段挑酒,遇到不合格瓶子多,就把酒不时倒入过滤罐里面过滤,不锈钢酒罐加上满满一罐酒,足足有七十斤,这本不是她的活,她却总抢着来帮忙,后来大家才知道她有腰病,就不让她抬,但她还是抢着干。有时退回半成品酒,十几米的大罐,女同志一般都不敢上,她却上上下下,如履平地,灵活异常。

她就是这样一个工作积极,不怕苦不怕累的人,我想这是从她曲折多舛的生活经历中磨炼而来。也许只有经历过,才能体会这种痛。

1992年,她在新疆打工时同老公认识。这个淳朴、热情、帅气的山东小伙,也有着苦命身世。幼年丧父,母亲撇下小哥俩远嫁他乡。哥俩相依为命,长大后相继当兵。她被彻底感动了,不管出于同情还是怜爱,她不顾家人的反对义无反顾地嫁给了他。

1994年大儿子出生,小两口回到山东老家。几间破旧的土坯房,已经破烂不堪,院内荒草丛生,凄凉满地。好在两人年轻,勤快,靠着双手挣日子。不几年五间大瓦房盖起来了,终于有了一个稳定的家,白手起家的感觉令他们幸福。看着活泼健康的儿子渐渐长大,小日子过得津津有味。

然而,2005年那个暑假,幸福戛然而止。12岁的儿子下河游泳,不幸溺水身亡。我作为一名母亲,能真正体会到她摸着儿子冰冷的身体痛彻心扉、绝望无助的凄惨境况。十多年过去了,她有时干着活,还偷偷抹眼泪……我们的泪水也悄悄浸湿双眼。儿子没了,她的魂也飞了,她想过自杀,想过离开这个伤心地,永远不回来了!但当她看到幼年丧父、中年丧子的苦命丈夫,更加憔悴,苍老了许多,善良的她又决定留下来,擦干眼泪,和他共度这个痛苦的时刻。

好在转过年小儿子的出生,医治了她内心的巨大悲伤。儿子上了五小,他们也买了楼房,她来到酒厂上班,老公常年在外打工,生活终于又步入正轨。为还房贷,两口子一口气承包了二十七亩田。田里的农活如打药、拔草、浇水、施肥、收割……等等全都落在她孱弱的双肩上。有一天晚上十点多了,在微信上看见她发的图片,带着头灯,孤身一人在荒无人烟、坟地遍布的田里浇水,她给大家说,她好怕,天好冷。大家都为她担心,安慰她。那块地多,一直浇到凌晨一点半,我们真为她的勇敢坚强点赞!去年秋天她回老家卖玉米,回县城时天已经黑透了,路上行人很少,儿子还一人在家,她骑着摩托车着急往家赶,不小心轧在晾晒的玉米粒上,车人都摔出好远,好在仗着年轻没大事。第二天腿一瘸一拐地来上班,眼睛红红的,看来又偷偷哭了。她自己说,死在半路上都没人知道。她太无助了,我们都说别太逞强了,有什么困难吱一声,让我们帮你不好吗?可她是一个倔强、要强的人,从不愿给别人添麻烦,有泪心里流,有苦肚里咽,总是勇敢笑对人生。

她是个懂得感恩的人。今年春节回重庆娘家,路上晕车吐得死去活来,但还不忘给全班买糖吃,她知道大家很关心她。每年秋天厂里忙,她家也忙,但班长耿友娟,副班长陈红珍知道她家地多,总是特许给她假,她特别感动,念念不忘。收秋回来不忘给大家带来煮好的玉米。她又是一个顾全大局的人,善解人意,理解班长的难处,遇到班内人员少,她又需请假,她总是能拖就拖,纠结、犹豫、徘徊许久,不肯开口。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用网络上的一句话来形容:她拥有健康的身体,扬在脸上的自信,长在心底的善良,融进血液里的骨气,刻进生命里的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