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贝春集团

目标先行,才能完美执行

2016-09-03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成功大师拿破仑·希尔说:“设定明确的目标,是所有成就的出发点。”世界上只有3%的人能设定他们的人生目标,这也就是成功者总是极少数的根本原因。大多数人之所以失败,其原因在于他们没有设定明确的目标,并且也从来没有迈出他们的第一步。

没有目标就没有动力。人能走多远,攀多高,首先取决于自己是否找准了目标。只有选准方向,才能持久稳健地走下去,才有希望达到“顶峰”。一个人没有目标,就像一艘轮船没有舵一样,只能随波逐流,最终搁浅在绝望、失败、消沉的海滩上。

对于成功,人们公认的定义是:逐步实现一个有意义的既定目标。目标是成功的精髓所在,目标的达成几乎可以与成功画上等号。有了目标,内心的力量才会找到方向。可见,目标对人的影响是极其巨大的。

台湾大学有一个关于目标对人生影响的追踪调查,对象是一群智力、学历和环境条件差不多的年轻人。调查结果发现:26%的人没有目标,61%的人目标模糊,9%的人有比较清晰的短期目标,4%的人有十分清晰的长期目标。

经过20多年的追踪调查发现,他们的生活状况十分不同:4%拥有长期目标的人,20多年来几乎不曾改变过自己的人生目标。他们始终朝着同一个方向努力不懈,最终几乎都成为社会各界顶尖的成功人士。他们之中不乏白手创业者、行业领袖和社会精英。

9%拥有短期目标的人,多半生活在社会的中上阶层。他们的共同特点是,一些短期目标不断被达成,生活品质稳定上升,他们成为各行各业中不可或缺的专业人士,如医生、律师、工程师等。

61%目标模糊的人,几乎生活在社会的中下阶层。他们安稳地生活与工作,但没有什么特别的成绩。

26%没有目标的人,他们几乎都属社会的最底层,生活过得很不如意,常常失业,需要社会救济,并且经常抱怨社会。

因此,调查者得出结论:目标对人生有巨大的导向性作用。成功一开始仅仅是一个选择。一个人选择什么样的目标,最终就会有什么样的成就,也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

很多人工作不是不努力,每天加班加点,但总是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这个时候,他就应该认真地想一想,自己在忙什么,为什么忙?其实,这些忙碌恰恰因为工作没有清晰的目标和计划,那应该如何制订自己的目标与计划呢?

首先,制订的目标一定要合适。很多人在制订目标的时候,经常会犯一个错误,就是认为目标定得越高越好,认为目标定得高了,即便只完成了80%,也能超出自己的预期。实际上,制订目标是一回事,完成目标又是另外一回事。制订目标是明确做什么,完成目标是明确如何做。与其用一个高目标给自己压力,不如制订一个合适的目标,一个通过努力就能实现的目标,这样才会形成更有效的动力,督促你实现下一个更大的目标。此外,还要制订阶段性的目标,比如你想成为博士,但你现在只是个中专生,直接从中专生到博士,很容易消磨掉自己的斗志,削弱执行力。那就可以从专科、本科、研究生,一步步慢慢实现。

其次,要将你的目标量化,也就是制订出一个详尽的计划。要实现目标,就必须先制订详尽的计划。有计划的生活即使紧张,也会井然有序;有计划的工作,即使繁忙,也会变得充实而有效率。计划让思维清晰,能创造出事半功倍的效果。人是有惰性的,如果没有一个量化的指标,单靠人的自觉性来完成一项工作,很容易出现偏差。比如,完成时间滞后了,质量水平降低了,材料浪费了,留下尾巴了,埋下隐患了。而且,制订工作计划的过程,本身就是个思考的过程,制订好工作计划以后,对这个项目已经基本上“胸有成竹”了。而且在制订目标的过程中,已经将工作思路理清了,下面做起来自然会“水到渠成”。

最后,要把目标计划落实到纸上。人脑不是电脑,我们忙起来的时候会忘记一些东西。如果没有将计划落实到纸上,很容易有意无意地遗忘或忽略一些环节。然而,如果将这些环节写进计划书中,就可以提示我们到了某阶段要做哪些工作,这样的工作计划就会发挥出实际作用了。

要想成就一番事业,就要在自身优势及社会环境的基础上,为自己建立一个适合的奋斗目标。而且目标不是孤立存在的,目标是与计划相辅相成的,目标指导计划,计划的有效性影响着目标的达成。所以,在执行目标的时候,要真正做到锲而不舍、奋斗不息,将一个个目标逐步踩在脚下。历经千辛万苦之后,你会惊喜地发现,成功已经来到你的身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