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贝春集团

善待机遇

2016-09-03

都说“机遇青睐有准备的人”。所以获得机遇本就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儿,因此要懂得把握机遇、善待机遇。

北京时间8月15日,里约奥运会女子75公斤以上级举重比赛中,明显紧张过度的中国运动员孟苏平最终举起了157公斤的杠铃,总成绩超出对手1公斤,拿下这块来之不易的金牌。颁奖仪式后,孟苏平回到场内,面对摄像机,激动地跪倒后朝观众磕了三个头。

接受采访时,她声音略带哽咽地说感谢祖国、观众、父母,但更多提到的是“感谢国家队给她的这次参赛机会”。其实国家举重队在临近奥运之前,才撤掉了女子48公斤级的选手侯志慧而换上了75公斤级的孟苏平,她是在已然失去参赛机会的情况下又忽然得到这次机会,最后来到了巴西里约的。 

四年一届的奥运会对平时艰苦训练的运动员,其重要程度丝毫不亚于十年寒窗苦读学子的科考,夺得金牌便如那科考金榜题名,但奥运会又有别于科考,因为参加比赛名额是有限制的,所以,在国内运动员会经过残酷的竞争淘汰,包括国家对于夺金的综合考虑,而确定参赛人员。也因此很多时候运动员根本得不到参赛的机会,尤其在中国很多的优势项目。中国乒乓球队就有人无奈地说:在中国,得到奥运会的参赛机会比到奥运会上拿金牌难度还大。

孟苏平本没有通过内部竞争,因为强大的竞争对手俄罗斯选手的禁赛,使得此项目她夺金的希望变大,所以国家举重队综合考虑做出了临时更改,算是意外地给了她这次宝贵的参赛机会,她就是背着这样的压力参加了比赛。为了对得起国家的培养、领导的重视、被替换掉的队友,以及能改变自己命运的宝贵机会,她根本输不起。压力山大导致她太紧张了,在这个她比所有对手都有绝对优势的项目上,最后赢得竟是如此艰辛。所以,凡是经历过失而复得或是艰难险阻而获得“机会”的人们,都应该理解孟苏平那令人心酸的一跪。

运动员比赛结束后,不论成绩好坏,都会接受记者的采访。成功者,豪情万丈自不必说,失败者,满脸落寞,心有不甘,甚至痛哭流涕也当应该。

北京时间8月12日,在女子78公斤级柔道比赛中,夺冠呼声最高的选手于颂因在半决赛中的失误,遗憾输给对手,最后仅获得一枚铜牌,赛后接受记者采访时痛苦流涕。四年前的伦敦奥运会,25岁的于颂已经具备夺冠实力,但因老将的复出,自己还年轻等等原因失去了那次参赛机会。于是,她依然坚持艰苦枯燥的训练,并在四年中,在各类大大小小的比赛中屡获冠军。2016年,她得到了这来之不易的参赛机会,却没能成功。再坚持四年,那时的她已然33岁,在年轻人不断涌现的柔道赛场上,能否夺冠是未知,甚至能否争取到参赛机会也尚未可知。

观看奥运会比赛后的采访,无论运动员自身是否已具备夺冠实力,我真得希望失败后的运动员能有所感伤,而不是一脸的洒脱释然,或许有人早已贵为奥运冠军,金牌的作用不再为改变命运,而只为自身锦上添花;或许有的运动员在联赛中已成名成腕儿,加之场外广告代言早已腰缠万贯,金牌变得也便可有可无;但我就说这奥运会的参赛“机会”,你不全力以赴,轻易便挥霍浪费了这难得的机会。当你失败后无所谓般的一脸洒脱时,可曾想过:你轻易浪费掉的机会,是多少人苦苦等待而得不到的机遇。

对此我深有感触,命运曾经给过我参加高考的机遇,也因为我高中三年的懈怠将这改变命运的机会轻易地挥霍了,那时候年轻的我可曾想过,对于那些没钱念书的孩子,对于没有机会参加高考的人们,我那落榜后无所谓的心态,会让没钱上过学的父母如何得伤心。回望那人生中失去便再难得到的上学机会,在我日后工作中步步维艰后,我便万分地后悔和自责当初的不懂珍惜;回想自己面对内部人员的强大竞争而得到在公司外地办事处工作的机会,着实不易。初到办事处时,背井离乡的艰辛,工作中的各种不适应也曾让我想到过放弃,但想想曾经的豪言壮语,想想领导的无限期望,想想父母家人的牵挂,我还是坚持了下来,也逐渐干出了些成绩,我相信曾有的经历已然让我懂得珍惜机会、善待机遇。

我喜欢体育节目,因为它总能给试图放弃的人以奋斗的希望和勇气,我喜欢搜集些运动员的幕后故事,因为它总能给我以人生努力拼搏的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