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3-04
很多年以前,我在一家企业工作的时候,储运科有个李科长。李科长这人喜欢喝两口,他随身携带的有件宝贝,一个金属质地的小酒壶,扁形的那种,比香烟盒大不了多少,能装二、三两酒。
李科长每天都起的很早,他要赶在人们上班之前,把大货场巡视一遍,好给大伙安排一天的工作。冬天的早晨,货场的地上结着厚厚的霜雪,踩上去滑溜溜的。我们把棉衣裹了又裹,两手使劲揣在衣袖或者衣袋里,跟在李科长的后面。
再看李科长,倒背着双手,气宇轩昂,满面红光,一点不怕冷的样子。他是领着我们检查堆放在货场上的棉花的。那时,厂里收购的棉花有的水分超标,容易导致高温自燃。因为怕冷,大家都懒得伸手。只有李科长,走到每个货堆前,他都使劲把手臂伸进大堆的棉花里,试一试是否高温。检查完这些,他会伸手从左上衣口袋里摸出小酒壶,很滋润地来上一口。然后,接着走向下一个货堆。
有时候,看我们冻得够呛,李科长会学着京剧《智取威虎山》中杨子荣的样子,掀起大衣的一侧,唱几句“打虎上山”:“抗严寒,化冰雪,我胸有朝阳……”逗得我们伸出手拍巴掌,李科长会乘着兴致,顺手再次掏出他的小酒壶……这时候,正好有一缕阳光从两个货堆间透过来,照亮了李科长的上半身。我们几个打趣,怪不得李科长不怕冷,原来他胸有朝阳啊,他把阳光揣在胸口里了。
那时,李科长年长我们二十多岁,比我们也多挣不多少工资,家庭条件也不富裕。虽然爱喝两口,也只能享用古贝春散酒。用塑料桶打回来,然后灌进他的小酒壶,随身携带,时不时来上一小口。在他看来,这就是莫大的享受。
李科长性格乐观。我们工作期间休息的时候,常常围坐在一起,谈论起企业的不景气,以及越来越少的收入,免不了抱怨自己命运不济,抱怨物价上涨带来的烦恼。李科长坐在旁边听,见我们情绪如此低落,他习惯性地摸出他的小酒壶,抿口酒开始给我们上课。他说,刚才你们还说我心有阳光,你们年轻轻的哪来那么多烦恼?内心里就不能阳光一点?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社会总是要前进的。你们刚才说的那些,都是社会变革的必然现象。咱们不能只看到这些负面效应,更要看到这些现象背后的机会。
机会?咱们厂子都快“黄台”了,还有啥机会啊?平日里看李科长小酒不离口,都把他当个“酒鬼”,没想到他的大脑在酒的滋润下,转动的比我们还快。他的这些话,调动起我们的情绪,也吊起了我们的胃口。见我们发问,李科长反而不吭声了。几个年轻人央求着说,李科长,晚上我们请你喝五星级古贝春,你就快给我们支个招吧。
李科长指着厂门外正在拓宽的马路说,看见了吧,现在门外正在修路,是不是非常难走,非常不便?大家进出厂门是不是都在抱怨?可是,你们想过没有,这条路已经破烂不堪,平时大家出行也多有怨言。可是等把路修好了,大家走在平坦宽敞的大路上,还会抱怨吗?
听李科长这样说,我们茅塞顿开。我们目前面临的处境就像正在“修路”。李科长抿口酒接着说,等“路”修好了,咱们可以干的事情多着呢。
李科长的阳光心态,让我们心里也亮堂起来。那晚上我们真的跟李科长喝了场酒,每个人都喝了几大杯。古贝春这酒真好,喝了那么多,大家一个都没醉。非但没醉,每个人胸口里都揣了一团阳光,温暖而又明亮。
此后不久,李科长第一个离开那个不景气的厂子,他被一家民营企业高薪聘走了。据说,那家企业的老总看好的,就是李科长的阳光心态。陆陆续续的,我们几个年轻人也先后离开厂子,到外面闯荡了。
我们离开的时候,几乎都是一无所有。只有共同的一点,我们都是揣着阳光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