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贝春集团

常回家看看

2017-04-06

观看了公司组织的庆三•八妇女节文艺演出,其中小品《洗脚》引人深思。

三十多岁的女儿,还是一个啃老族。平常基本不进娘家门,进家门就只有一个心思:要财要物。只要有她想算计的,就甜言蜜语,频频登门,事成之后,就“逃之夭夭”,玩起失踪。虽然,母亲也深知女儿的秉性,可爱女心切,屡屡中招,金项链,房子,车子……都心甘情愿地送给了女儿。某天,女儿回娘家,张落着给母亲洗脚。母亲立马提高警惕,千推万挡,就是不让女儿“奸计得成”,以防再次上当。几经推诿,母亲猜测女儿可能碰到了难处,最后又无怨无悔地拿出了自己的全部积蓄,硬塞给孩子,为孩子解急。

小品看到这里,眼中已有泪花。这就是母亲,这就是母亲最伟大之处。任凭伤她千百遍,只要孩子喊一声“娘”,心中就是有再多埋怨也会在瞬间消失殆尽;只要叫声“妈”就是刀山火海,她也会奋不顾身为孩子扛。“慈母爱子,非为报也”,这是母性使然。母爱是世间惟一没有被污染的感情。

“老母一百岁,常念八十儿”。公公已六十六岁,头发花白,他还有一老母,已到鲐背之年,平时和叔公公一起生活。也许,公公日常不在膝下,奶奶常常念叨他。公公生病后,一向以坚强示人。唯独见了自己白发苍苍的老娘后,扑在她怀里痛哭。奶奶枯枝般的大手来回摩挲公公的脸,颤悠悠地反复只讲一句“怎么不让我替俺儿受这个罪……”多少爱,多少关心,只凝成这一句话。

母亲,人间第一亲,母爱,人间第一情。

看了这个小品,观众们不由地检讨自己,思索平时是如何对待父母的。也许老公的一个举动,能给大家一点感悟。

老公生活勤俭,唯独在买菜找零这方面大方。在楼下小店买菜,一般情况下若花十一块八毛,店主一般都会主动去零,只收十一块五毛。而老公每遇到这种情况都会主动给凑整,多给两毛。婆婆过日子精打细算,买菜时,还完价还要求店主去零头。若店主没答应,婆婆会叨念好几天。为了让婆婆买菜时,有个愉快的心情,老公才有此举动。从此,每次买菜,店主都会让婆婆满意。她老人家总以为自己占了便宜,殊不知这省下的钱,其实儿子早已为她花出去了。

这就是孝顺。“父母所欲为者,我继述之;父母所重念者,我亲厚之。”

三叔兄弟四个,一儿一女,一个在天南,一个在海北 ,都已在外安家挣大钱。其他哥几个的孩子,除了种田,就是围着小县城做点小生意。相较周围的人,三叔觉得自己的孩子最有出息,处处觉得自己高人一等。随着年纪越来越大,到了含饴弄孙之年,这种优越感竟逐渐消退。孩子们工作忙,逢年过节,多是礼到了人却未到。二老也去孩子家住过几次。三叔老两口一辈子在田里讨生活,进城住在悬半空的楼房,总觉得不接地气,咋都不习惯,后来,再也不去城里“享福”了。看到别人家孩子们进进出出,笑语连连,自己家冷冷清清,心里慢慢地就“矮”下去了。

所以,孝敬父母,不等于给他们多少钱,更重要的是要“乐其心,不违其志”,满足老人心理需要,让老人每天拥有一个愉快的心情。

小品《洗脚》最后母亲所讲的话,道出天下所有父母的心愿,“当父母的最怕的,不是儿女回家要钱,最怕的是天天看不见儿女,人老了,事少了,如果儿女再远了,剩下的只有孤独了。”

所以,做儿女的,要常回家看看。就像那首歌中所唱:“找点空闲,找点时间,领着孩子常回家看看。带上笑容,带上祝愿,陪同爱人常回家看看。……老人不图儿女为家做多大贡献呀,一辈子总操心就奔个平平安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