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贝春集团

说说记忆力

2017-01-03

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我们这个年龄段的同事们都工作了十几年了,虽然离开校园已久,但是却没有间断过学习,像工作方法、专业技能、平台工具、职称证书等等,大家都一直在学习更新,好让自己能与时俱进,更好地履行自己的职责。在这个过程中,周围的同事们几乎每个人都像我一样发出过这样的感慨:记忆力不如从前了!同样篇幅的内容,之前在学校似乎很容易就记住了,如今却总感觉要狠下一番功夫才能记住。

真的是我们的记忆力下降了吗?其实不是这样的,按常理来说,只要我们的大脑一直在使用锻炼,我们的记忆力就不会减退。虽然工作中我们不会再像学生那样整日里抱着书本学习了,但是并没有脱离开学习的状态,在每一天的工作过程中我们的脑筋都在不停地思考学习,所以我们用脑的时间并没有减少,大脑并不缺乏锻炼,甚至锻炼的方式更多样化了。

工作的过程是理论知识在实践中应用的过程,是将我们以前学的知识落地的过程。就拿我来说,现在是企管办的一名计划调度员,主要工作就是计划数据的统计分析,每天有每天的报表,每月有每月的报表,还有实时都需要监督观察的数据。在做这些数据的过程中,我不自觉地就会去思考运用哪种统计方法会让误差降得更低、用哪种体现方式会让结果更显而易见、怎样安排计算顺序才能更加省时省力,整个过程我的思维都不曾停歇,我的大脑一直在运转锻炼,所以我的统计方法、呈现方式和计算顺序越来越具有我的特征,越来越适合我,在运用它们的过程中就越来越高效。

如果换作另外一个人来做这份工作,过程肯定会与我有所不同,肯定也会逐渐摸索出一套具备他的特色的工作方法。课本上学来的理论知识就摆在那里不会变化,不同的人运用起来就会呈现出不同的特色,也就是说人的大脑是不自觉的就会自主地去学习、去寻找最适合自身的方式来运用那些客观的知识。所以只要在做事情,我们的大脑就时刻在运转,一刻也不曾停止锻炼。

都说实践是检验真理最好的方法,我们在工作中反复实践论证,从而将自己掌握的知识更加系统化,甚至在共性的理论基础上,逐渐演化出一套具备各自自身特色的、与众不同的知识体系。而在形成自身知识体系的过程中,我们的大脑是时刻都不得闲的,它时时刻刻都在运转锻炼。所以按常理说我们的记忆力是不会减退的,但是为何我们会感觉它不如从前了呢?我想应该是因为我们的心态变化了,曾经身为学生的我们,以学习为常态,把学习看的就像吃饭喝水一样自然,不急不躁。但是现在,我们比在学校时多了十几年的生活经历,心态不能再像当时一样的纯真平静,凡事都多了一分看重结果的心,再面对学习时,难免多了一份求其成的希冀,也就不能再那么心无旁骛了。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怀揣着一颗急于求成的心,即使是花费同样的时间,恐怕也会觉得比不急不躁的状态下漫长难熬多了,我想这也就是我们总感觉记力不如从前的原因了。

  在咱们古贝春的夜校学习中,老师经常教导我们凡事要放平心态、戒骄戒躁。我们真的应该好好去体会老师的教导,将自身的经历取精华去糟粕,凡事少一分急切的求胜心,多一分享受过程的平和。只要过程中全情投入,结果如何又何必放在心上呢。我想当我们真正以这样的心态去面对学习的时候,我们应该就不会感觉到记忆力不如从前了。